La Vie物质生活

文化 | 商业
La Vie物质生活
VIEW ALL COLLAPSE

 

项目名称:LA VIE物质生活

项目地点:深圳蛇口荔园路9号G&G创意社区

项目规模:2200㎡

主持合伙人:琚宾、潘琴超/水平线设计

设计团队:郑泽钦、闫泽人、董世彧、雷星月

技术团队:胡凯、莫志冰、黄海滨、李俊桦、秦恺婧、叶苏菲、吴孟徽、全俊睿、吴鸿展、刘梦宇

软装/物料团队:魏来、汤君丽、邓扬文、陆跃飞、周健

业主方:乐唯(深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摄影:井旭峰

设计时间:08/2020 - 03/2021

建造时间:10/2020 - 06/2021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LA VIE 物质生活:让生活从好到美好的N种可能

城事·记忆
如果说一座城市不断创造的未来恰如高光,那么它不住回头凝望的记忆则似暗影,在这高光与暗影之间构成的“光阴”正是中国人认为的——时间。城市的记忆存在于时间之中、空间之内,它必累积于过往,也须始建于当下。关于城市当下的记录与表达,必然成为未来城市记忆的重要筑基。

在深圳,这座亟需累积记忆的城市,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40多年的城市发展而起伏变化,并将如许过程悉数折握成自己的记忆,从而成为如今在这迅疾城市里一块享有着人居尺度、社区氛围和慢调生活节奏的“飞地”。在这里,街巷与人文参差出一种自得,而国际化与在地性又蒸腾起一股自在。

其中的G&G创意社区,正如这种生活氛围的容器:盛装、展现、发酵,小火慢煮般氤氲出美好生活的鲜妙滋味。作为一个老厂房改造项目,G&G的前身深圳南星玻璃厂本就是城中难得的历史遗存。各种热辣时尚的生活方式内容恰如社区内遍布的芒草般,为其注入源自土壤的蓬勃生命力和年轻力,而新晋加入的超4000m²的LA VIE 物质生活,则从体量到质量,从空间到内容,都为整个社区带来一种在人文、艺术、设计和生活方式上融汇发力的高点与深度,也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一张秀外慧中的新名片。

作为物质生活书吧的创始人,晓昱从2000年开始深耕不辍,自深圳最早的艺文区百花二路到如今的G&G,LA VIE 物质生活在这20余年中,从一颗“文化荒漠”里的文艺火种,燎原成如今深圳乃至湾区的美好新生活示范样板。这正是她与项目发起人晓坤、琚宾,以及其他4位项目合伙人许晓英、陈晓芳、冯敏和董丹青,从各自维度上进行的用心加持:用设计、内容与社群共创一本流动的空间美学杂志、一处多元的精神展演场、一块有温度的情感依归地。这个项目是诸位联合主创,亦是这几个互为滋养的好友共同发心,献给深圳,这座他们心爱之城的一封城市情书。

 

美好生活先锋“剧场”
如何用设计能量将这个“升级版”的物质生活在G&G创意社区里激活,既对话过往,又呈现当下,还指引未来,这是设计师的必答题。这个曾经的老厂房则用它的空间气质形成某种启发:在工厂内部那个挑高15米的大空间中,曾经工业感十足的桁架仍如装置艺术般“活着”,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力度将人瞬间包裹。由此,该项目的设计切入点应运而生——空间矛盾性。由琚宾与潘琴超领衔的水平线设计延续了之前在阳朔糖舍等老厂房改造项目中的逻辑与手法,用年轻、鲜活、热烈的元素来跟本身充满了岁月包浆和历史记忆的厂房空间进行“对抗”,从而形成矛盾,更进一步在这种充斥着激烈矛盾和不确定性的空间里,释放出视觉张力和空间氛围的戏剧性。

这种类似艺术创作式的设计思路主导始终。第一笔就从连接一、二层的大型楼梯开始。作为一个通往LA VIE 物质生活必经的交通连接枢纽,设计团队依当代建筑的建构逻辑,在此将两座楼梯合二为一,并继续放大,让它以一种几乎没有表情的当代建筑语言来跟这个老工业厂房对话。红色水磨石外观又赋予它一种无法忽视的吸睛效果——这场关于美好生活的沉浸式先锋“戏剧”就此开场。开阔的尺寸与结构,让这座楼梯在连接功能之外,更多了“表演舞台”的属性。大型活动上的现代舞、游走式的戏剧演出,甚或时尚走秀,各种“情节”均可在此上演。而人们不论是在楼梯上,还是在不同的楼层中,都能互为风景——你在楼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拾级而上,占据整个二层的 LA VIE 物质生活以其盎然的艺文力与精神性,跟一层空间的烟火气自然分流。游走与流连的主题在这里流动性的艺术空间中得到充分发挥。设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此种强调创意与精神能量的复合业态留足空间,也为它的继续生长提供可能。这个空间既可作为画廊进行展陈,亦可作为设计艺廊进行售卖,每一季展览主题常换常新,围绕该主题,不论是展览形式、陈列布局、设计品配合,还是餐厅、酒吧的出品呼应,抑或书吧的推荐互文,都相互配合,仿佛是在此空间中策划一本可细读的“杂志”,或进行一场生动的精神展演:不同的栏目、各异的章节、新颖的构思、琳琅的选品、起伏的节奏,在策展式的运营逻辑下最终被讲成一个完整的好故事,借由其主题输出美和价值。而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近身式”艺廊展售方式中,大家跟艺术之间那根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分割线被自然消泯,于是不少人平生的第一件艺术收藏竟然都在此完成了。

接下来,蓝色主题的Lounge吧,以一种国际化的都市雅痞风范为整个老厂房注入时髦的慵懒氛围。而红色主题的VIP俱乐部,则在大量红丝绒坠地窗帘的围裹下,呈现出十足的法式舞台感。作为品牌与跨界活动最青睐的空间,能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下与艺术家本人共进晚餐,的确称得上浮生若梦般的体验。而这种大色块式的空间表现与对撞,在牵动空间情绪的跌宕之外,也正如设计师与老厂房的一次心照不宣的风趣对视,在初始的惊讶过后,令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水院”和“苔院”的设计是对业已消逝的深圳“东西小院”的一次回眸。在“水院”中,设计团队以纸作为主要材料,回应了“阅读”的主题;而“苔院”中大面积使用的夯土材料则是对“在地性”和乡土情怀的一种感性应答。这些红泥夯土来自潮汕乡间,很多在深圳功成名就之人一到此处,当即心下柔软,情感搭链瞬间通回童年在潮汕故乡的某段金粉记忆。

书吧是整个项目中最令人熨帖之处。暖白色主调带来的温润感,让人即便在其中待上一整天也无负担。而大量原木材质的运用天然带着抚慰身心的效果,与沉静的阅读氛围相得益彰。LA VIE 物质生活向来精致的选书品位则与空间设计一起,予人多一分慢下来、读进去的理由。

至于那个挑高15米的厂房大空间,则作为LA VIE物质生活艺术中心的展览场地,带来了更多不可思议的场景。作为与商业运营的流动画廊空间相区隔的另一块艺术内容,LA VIE物质生活艺术中心完全属于公益艺术机构。策划团队在其中置入了各种大型表演和展览,以先锋开启性在此完成了对深圳精英人群与创意年轻群体的一种“打开”,让大家在此看到更多艺术的可能。而在此上演的诸如深圳首个私人藏家大展、《隐喻与凝视》女性艺术家群展等,都以相当程度的先发性和前沿性助推着这座城市艺术生态链的完善。

水平线的设计团队还为这个大空间置入了一个悬浮式的金盒子,仅用点笔,便于硕大空间中画龙点睛,让人总能聚焦,不至散瞳。而在这个被称为“金色礼堂”的盒子里,具有创意、热情与号召力的年轻人皆有机会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正是三位发起人和其他合伙人对该项目的重要期许之一:为这座城市搭建一个给年轻人的舞台,为他们成就梦想提供助力。

事实上,在整个空间中游走,仿佛进入了一场沉浸式的先锋戏剧。不同的空间好似不同的章节,带着属于各自的独立剧情和节奏,看似毫不相关,却又对立统一。这种各行其是又一致向前的氛围最初可能会让人不知所措,随即又会在它情绪的裹挟下激流勇进,它们各自都为这出戏剧的矛盾高潮推波助澜,同时也是构成其整体不可或缺的一块。这种种面相琳琅而至,令人目不暇接,恰如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摒弃绝对强势的主线,连缀各种生长的可能,大家同在一个容器里发酵,然后各自精彩。至于是要聆听疾雷,还是忽观好月,空间在请君入“戏”的同时,也让你成为这出好“戏”的一部分。

 

温暖的家外之家
如今,不论在G&G创意社区,还是在社区内的LA VIE 物质生活,徜徉其间的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或是在流动画廊里借艺术与设计打开另一扇品质生活之窗,或是在苔院中享一盏茶的自我观照时光,又或者在书吧中沉浸于文字的远征……大家在这里总能从身到心地舒展放开,陌生之人彼此微笑、相互信任,高质量的社交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还有那些一周要来此“泡”上5天的客人,已然将此变为惬意的家外之家,在这里,一切都将归于生活、回到内心。

在人类学家项飙口中那种“消失的附近”于此渐渐再现,身在其中的人们似乎不自觉地寻回了沉淫周边世界的愿望,寻回了参与叙述的能力,我们与这座城市、与这个世界真实地相连了:人与人彼此连接,人与空间相互形塑,人与自然相拥而亲,这种连接所传递的温度正是三位发起人和其他合伙人所理解与期待的社区精神。因为,唯有能真实感受到的温度、能触碰到的美和由心而发的爱,方能凝聚成动人之力,让不同面相的幸福在此发生,让这座城市的生活从好变到美好。

    同时,设计也成为成就这种公共性和场所精神的助推器,通过有趣、有爱、有情绪、有关怀的设计语汇,将这座生活方式的乌托邦跃升为一座城中度假的封面式目的地,从而为整个城市艺文生态的净化与更新赋能。事实上,不论是诸位发起人本身,还是黏性超高的精准客群,甚至只是纯真的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回到这里:在这里,总有他们认可的同类,总能让他们自得其乐,这或许便是于设计、于内容的最佳认可——一片心之归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