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方合
商业万象起得大了些,但包罗的东西的确是不少,有前厅有接待,还能展示概念,卧室客厅起居室的,都在,就餐洽谈区衣帽间书房的,也都有,连庭院都在其中,场景叠加出场景,可能性覆盖了可能性,有变量有常量,再循环再反复,套用这词,仿佛也能说的过去。
方是真方,现有的给定的方形空间,有棱有角有限,倒也容易发挥。
锐驰简单生活理念的倡导,什么样的图形都与之相合的。
以“方”去合“万象”,或者“万象”正在相“合”。
万象方合。
很多人从蒙特利安和马列维奇那得到灵感,这是个相似的起始点,但灵感的转换,每个人的演绎则不同的。文学文本和图像艺术间的启发在指向空间时,其中的译码是不可触的,感性而神秘,灵感的闪现本来就很难用逻辑的方式说的清楚。
我将万象方合处理成游园的方式,有点东方,一切的序曲从平面图开始。方盒形的体块,由一小口进入,初见一清雅的空间,窥不见全貌。然后慢走、转向,又见一别样的空间。接着游走,移步换景,见到中间的院子,大而舒展,在空间上相当于湖面。沿湖行走,半匝,见到餐厅,绕径慢逛,一弯,至书房卧室,再至更衣间。相继、连续,而又独立存在。客厅在正中位置,像一个总枢,在那可以看人看影,廊复廊,还有庭院那块的窗外透斜阳。
这是一个有着匀质秩序与清晰建造构成的建筑。基底抬高,一米乘一米模数匀质分布,钢结构柱体立于网格交汇处,墙体的退线于网格内完成,阳光板的宽度也是在一米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场景再做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异质性的方式,打破网格的古典意识。让空间在秩序下产生不经意的变化。
这种回形的动线看似随机,但实则每个空间都有着呼应关系,彼此间的关联观念是通过统一性来解释的。在虚墙外面的人看不清里面,里面的同样也看不清外面,朦胧,只生成些隐约的影子,离的近会深,离的远会浅,深浅交织间,还有点像画。但同时又可以通过声音感知到里边的内容,于是可以移位借位错位,尽可以想象。
这模拟的是生活的具象场景,因展厅的属性使然,其中并没有真正的生活本身。看似少了些烟火气息,算是“演”给大家看的生活剧背景。其中并没有具体面孔特定名称的“个人”,没有台词及剧情,也并非目标或终点,就是一个有着最大公约数的简约生活可能性的平台。这展厅以白色打底——真正的日子里或红粉或葱茏,待各人书写,将会有无数种可能性。
从前见过一个用各色粉末画的极其复杂的神变图,数天的严谨辛劳完成后,瞬间抹去,意思是让观者借此感知生灭无常,万源皆空。万象方合和上述行为有一点相似处:存在时间短,就三天。三天过后,全部拆卸,一切归零。“万象方合”对我来讲是一个综合体,以抽象的文学的思维方式做框架,在落实到建造上时又要兼顾逻辑模数。无论是建构的问题,还是在空间之间的对话中,墙体得出现,家具要进行连接,承重、垂直建构的问题得平衡。钢结构的模式选择是没有错,但这模式本身自带的硬伤,除了要考虑上述匀质模数的理论应用外还同时涉及到装配工艺的难点。我用了透明性稍微做了遮挡,这应该算一个局部的败笔。原本的预期是拆了后还能继续使用,而最后的结果是和设想还是有差距的。这和当时一个思考的深度有关,与成本、拆卸方式有关,当然还有时间的局限。
我依旧将“风不停气流动”贯彻在空间中,整个空间的气息都是流动着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既联系又独立,有着通透中的朦胧,有着自己的专属区域,但与另外空间发生关联的时候又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对内部空间塑造来推导出外部形态的构成方式,通过对非形式上的空间意境的把握实现建筑美学的再现。我总是期望在一样事物有两个层次以上的丰富性,并在其中构建出一种新的平衡,这样才能给予大家一种乐于见到的新鲜感。
总的来说这个展厅还算成功,至少在其中的人是欣赏的,与锐驰本身的价值倡导也是相呼应的。在这过程中,我们尝试、实施与总结,并可能发现了新的、更合适的建构方式。